https://m.voc.com.cn/xhn/news/202508/30209822.html
轉載
他鄉煉劍·故土礪鋒——“歸雁經濟”的衡陽樣本
新湖南客戶端 2025-08-14 09:45:11
在衡陽高新區衡州大道數字經濟走廊這片創新沃土上,“歸雁經濟”正綻放出奪目光彩。拓創聚合、睿思鳴、三元長郡三家企業不約而同選擇在此扎根,其創始人雷冠軍、彭鵬飛、賀丹的創業軌跡驚人相似——從沿海技術骨干到項目核心,再到創業先鋒,最終都帶著技術積累回歸故里。
在這里,他們攻克電池安全“卡脖子”難題,重塑百年農批市場基因,開創AI教育新范式,三家企業雖同在創新中心里,卻各自在不同賽道詮釋著“科技報鄉”的深刻內涵。這里,猶如一個創新反應堆,正將“北上廣深”的前沿技術,通過這群“歸雁”創業者轉化為推動地方產業升級的澎湃動能。
拓創聚合——
新材料賽道跑出新能源“黑馬” 電池隔膜技術破解行業痛點
在新能源產業爆發式增長的背后,電池安全始終是懸在行業頭頂的“達摩克利斯之劍”。一家來自衡陽的科技企業——拓創聚合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,憑借其自主研發的聚脲功能材料,正為動力電池構建從電芯到電池包的全方位安全防線。
拓創聚合科研人員正在進行材料實驗
在衡陽高新區創新中心的拓創聚合實驗室里,企業負責人雷冠軍向記者演示著一項關鍵測試:用鋼針刺穿涂覆了聚脲材料的電池隔膜后,破損處并未瞬間冒煙起火。“這就像給電池裝上‘智能創可貼’,材料中的雜環結構能在損傷處快速重組。”他解釋,自修復聚脲復合凝膠實現物理—化學協同吸附功能隔膜技術,在受到針刺等物理損傷時,能夠發生可逆的斷裂與重組,實現自主修復功能,同時該項目還可與傳統鋰離子電池隔膜生產兼容,無需重大設備改造,大幅降低產業化門檻。
2020年,曾在沿海某材料龍頭企業擔任技術總監的雷冠軍,帶著20余項專利回到家鄉衡陽,創立湖南拓創聚合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。這位80后笑稱自己是“技術宅創業”,但公司成立不久,其研發的多項功能新材料已廣泛用于航空航天、汽車、新能源設備防護、新能源電池,石油化工輸送管道、船舶、電子膠粘劑等領域,其中不乏中交等“中”字頭龍頭企業。
技術出身的雷冠軍習慣用數據說話。他翻開研發日志,上面密密麻麻記錄著數百次測試:在聚脲材料耐電解液侵蝕測試中,80℃電解液中浸泡 2 小時后,質量變化率<2%,強度保持率>95%;在密封性測試中,對鋁合金、塑料等基材附著力達 5MPa 以上;灌封膠的固化時間則從傳統產品的2小時壓縮至20分鐘,適配新能源車電池包自動化產線需求……
“真正的創新不是參數競賽,而是解決實際場景的痛點。”雷冠軍介紹,聚脲材料構建了從電芯到電池包的多級安全防線。在電芯層面,自修復隔膜可主動抑制晶體生長和金屬離子溶出;在模組層面,聚脲導熱結構膠實現熱力一體化管理;在電池包層面,生物基聚脲灌封膠提供可靠密封保障。
在新能源革命的宏大敘事中,像拓創聚合這樣的“技術毛細血管”正悄然改變產業生態。正如雷冠軍在采訪時所言:“新材料企業的價值,就是讓每個電池包都能安全抵達星辰大海。”
期間,雷冠軍的談話中高頻出現“分子結構設計”“復合工藝優化”等專業術語,這種技術偏執或許正是“隱形冠軍”企業的特質——在衡陽這座中部城市,這位材料“極客”正用實驗室里的分子重組,改寫新能源產業鏈的全球競爭格局。
【記者手記】
鄉土情懷與技術信仰同頻共舞
在采訪拓創聚合、睿思鳴和三元長郡的過程中,最打動人的不是那些令人驚嘆的技術參數,而是歸鄉創業者們那種將個人理想與家鄉發展緊密相連的堅定信念。
三位“歸雁”不約而同地表示,家鄉的產業需求與自身技術專長的精準契合,促使他們做出返鄉決定。這種精準的契合,讓他們的返鄉選擇既充滿情懷又極具現實意義。而“他鄉煉劍,故土礪鋒”的創業路徑,不僅成就了他們的個人事業,也正在形成一種可復制的“衡陽模式”:技術精英帶著他鄉積累的經驗回歸,將前沿科技與本地產業深度融合,在實現個人價值的同時推動家鄉發展。這種模式不僅打破了“人才外流-產業落后”的惡性循環,更開創了“人才回歸-產業升級”的良性互動。
“歸雁經濟”在衡陽高新區激發澎湃動能
更可貴的是,他們帶回來的不僅是技術,還有開放包容的創新生態。拓創聚合與“中字頭”企業的深度合作,打破了地域限制;睿思鳴采用“北京研發+衡陽落地”的協同機制,讓高端人才不必離鄉也能參與大型項目;三元長郡的普惠教育嘗試,則讓科技創新的紅利真正惠及普通家庭。這些實踐,都在證明一個事實:返鄉創業不是“退而求其次”,而是“進而在鄉土”。
我們也看到了新時代鄉土情懷的最好詮釋——它不再是簡單的思鄉之情,是將個人成長與家鄉發展緊密結合的自覺擔當;技術信仰也不再是冰冷的數字崇拜,而是用創新改變生活的溫暖實踐。當這兩者同頻共振時,迸發出的能量正改變著一座城市的創新基因。
或許,這就是“歸雁經濟”最動人的地方:它讓每個懷揣夢想的游子知道,回家不僅是一種情感歸宿,更可以是一次充滿可能的創新征程。在這片土地上,科技與鄉土正在譜寫一首動人的協奏曲,而衡州大道數字經濟走廊上的“繁星點點”,就是這首樂曲最精彩的“音符”。(文/圖 吳帥 通訊員 廖承雄 實習生 滕晨茜)
責編:王皆清
一審:王皆清
二審:陳鴻飛
三審:徐德榮
來源:衡陽日報